- 发布人:admin
- 时间:2022-11-19
- 点击:542
- 来源:
孩子任性不听话,“软”“硬”兼施皆不行?养育孩子成长的过程总像是升级打怪,爸爸妈妈们总是头疼不已……我们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关于孩子任性的问题。
一、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问题
为什么孩子一不顺心就躺在地上打滚哭闹,对家人拳打脚踢?
孩子任性多半是惯的”功劳“。现在的家庭多半是4v1,6v1,也就是4个成人带1个孩子或是6个成人带1个孩子。在这样的带养模式下,极易衍生毫无节制的宠爱与迁就,放任孩子的各种无理要求。
这种”爱“极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要么任性霸道,不易接纳他人,要么极度内向。
(二)自主意识萌芽
有的家长说:我们家人都不会溺爱孩子,为什么感觉孩子非常任性呢?这是因为孩子迈入了新的阶段——自主意识萌芽。
孩子的自主意识从10月龄开始萌芽,1.5-3岁自主意识表现更为强烈。
处于自主意识发展时期的孩子,在他的观念中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他的。不懂得分享的意义,这个年龄讲道理也不听。他们想挣脱成人的管束,想展现自我的能量。但他们理解意识薄弱,不能分辨是对是错,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那么对于孩子的任性,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二、用对方法 去除“任性”标签
(一)打骂不可取,找对方法才可以
孩子乱发脾气要妥善处理,打骂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打骂多可能会让孩子不再害怕。孩子年龄小时,家长会认为打骂有用,但等孩子成年时,孩子会模仿成人,常常以”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是耍小性子,即使教育也要保护孩子的尊严,带孩子找一个安静的房间,静静地看着他哭闹。中途孩子如果偷偷看你,也无需做任何反应。等孩子平复情绪时,再跟他沟通。
如果孩子出现拿头撞墙或者摔东西的自残行为,那么孩子是想获得你的注意。如果孩子正在进行的行为不会对他造成伤害,也不用理会。这个时候若是妥协,之后他可能会用更加严重的行为逼你妥协。
(二)勤与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想法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不要觉得孩子年龄小,听不懂就不沟通。其实,我们每一次真诚的沟通孩子都能感受到。因此,我们可以多多尝试,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后而“对症下药”,正确引导孩子。
比如孩子在商场里迫切要某个玩具,但家里有很多同类型玩具,就可以让孩子说一说他现在要的玩具跟家里的有什么不一样或者为想要这个玩具的原因是什么。
这里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沟通比例,即3:1比例,沟通3次,满足1次。让孩子知道,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纠正祖辈观点,一味满足孩子并不是爱
爱而有度,爱而有则。家长要明白孩子的行为是否正确,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不合理就不应满足。
家长要跟孩子分析利害关系,说清不满足孩子需求的原因。而且,家庭在教养态度上要保持一致。否则,孩子就会察言观色,比如妈妈不同意的需求就找爷爷,不达目的不罢休,从而让孩子的任性行为越来越严重。
(四)自主意识强的孩子,要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比如家里买了橘子,即使孩子很喜欢吃这种水果,也不要着急第一个分给孩子,爸爸先拿一个给爷爷或者奶奶。
此刻,妈妈就可以跟孩子分析这个行为:“看爸爸先把橘子给爷爷/奶奶了,你把这个橘子给爸爸吧!”或者让孩子把橘子给爷爷奶奶先拿过去。如果孩子照做了,可以分享给孩子2个橘子作为奖励。
1.5~3岁的孩子,还会出现抢夺玩具或者推搡的行为。如果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对于玩具和食物的准备,家长要做到人手一份。当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家长要及时制止,正确处理。这样,爸爸妈妈就不用担心孩子会成为横行霸道的“小霸王”啦!
育儿资讯插图